首页

湘女王调教的视频

时间:2025-05-26 12:41:25 作者:习近平的民生之问|“是增,是稳,还是降?” 浏览量:61492

  中新网5月23日电 题:习近平的民生之问|“是增,是稳,还是降?”

  三夏时节,广袤的中原大地上,金黄的麦田静待收获。

  “今年的小麦种植面积,是增,是稳,还是降?这次旱情,会不会影响你们的收成?”

  5月20日,在河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尤为关心粮食安全问题。

  他还特别关注当前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旱情,“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用水调度,确保城乡居民供水和农业灌溉需求”。

  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一直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

  河南是名副其实的粮食大省,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超1300亿斤,用不到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近10%的粮食,是全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一组数字就能直观反映这个“压舱石”的作用:河南生产了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4/5的酸辣粉……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河南之行,习近平总书记关切小麦种植面积,亦是在关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耕地。

  这些年来,总书记多次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都对耕地保护作出明确要求,其目的就是坚决守住守好18亿亩耕地红线。

  这次来到河南,总书记再次要求,“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扛牢粮食安全责任”。

  确保粮食安全,既要藏粮于地,也要藏粮于技。

  在河南考察,总书记还特别强调了“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

  6年前,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就指出,“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

  今年以来,他多次在地方考察中强调“现代农业”的着力方向。

  在吉林,他强调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在贵州,他要求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培育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在云南,他称赞云南的花卉产业“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以河南为例,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12年超过城镇居民,城乡收入比从2.72∶1缩小到约2∶1。

  此次河南之行,总书记进一步要求,“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共同富裕”。

  今年4月,被舆论称为农业强国“施工图”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公布,文件提出“让农业强国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农民”。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

  正如总书记所言,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执笔:阚枫

  |校对:孙静波

  |视觉:徐洋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新疆和田团城:何以从“鸽子巷”到网红打卡地

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下令向该紧急事件中的所有伤者提供一切必要援助,并宣布取消本周末在莫斯科举行的所有体育、文化和其他群众活动。(记者 田冰 制作 徐妙巧)

全国消防日|关于“火焰蓝”的这组数字,拉满你的安全感!

北京5月3日电 (记者 余湛奕)共青团中央3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共有共青团员7416.7万名,共青团组织431.6万个。2023年共发展团员460.5万名。

《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机构定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政策解读

据悉,近期将举办“电子竞技职业类工种(岗位)划分研讨会”,其成果将直接应用于专项工作,为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实施打下坚实基础。今年下半年将召开“首届高校电子竞技联席会议”,邀请全国百所高校电竞社团代表与电竞行业头部企业共谋发展。今年年底,还将举办首届全国高校电竞职业技能大赛与全国高校电竞大赛总决赛。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上新

布林肯认为,拜登政府在过去一段时间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芯片与科学法案》等法案,这为美国在中美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奠定了良好基础,并再次强调了“团结盟友”的重要性。不过随后布林肯话锋一转,再次强调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并指出中美在许多地方需要合作。

香港特首今年施政报告主题为“齐改革同发展,惠民生建未来”

全国政协委员 高金凤:首先我建议我们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让我们更多的老师,愿意投身到科学教育工作当中来,建议我们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形成鼓励支持我们的孩子敢于创新,敢于探索未知的良好的“土壤”和良好的社会生态,进一步为我们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我们国家的科技自立自强筑牢人才的根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